【财政印章】一枚留在迭部的红军印

来源:时间:2019-08-29 14:43:03点击:

      历史上的杨土司在迭部有三大粮仓,崔古仓就是其中一个。1935年9月,红军途经这里时,发现了这个粮仓,粮仓内储存着附近村寨人家历年缴纳的二十多万公斤陈粮。由于深明大义的杨土司痛恨国民党军阀的压迫同情北上抗日红军,在红军到来之前,密令仓官杨景华召集迭部头人,传达土司手谕:“不要把枪口对准红军,让其顺利过境。”又暗中指使守仓官打开粮仓铁锁,拉开粮仓门板,使粮食暴露出来,以引起红军注意,又以躲红军为名,跑进山林回避,只留下妻子照看仓库。

      当时红军离开四川巴西时,由于军情紧急,出发仓促,未筹到粮食,只搏了一些当地刚刚成熟的青稞穗子充饥,进入岷山后又一直在艰难的行军中,饥饿威胁着红军生命,在这紧急关头,红军就顺利打开了粮仓,使处在饥饿状态中的红军指战员体力及时得到补充。按照商议决定给每个战士用10斤的小斗各打一份。军将所拿粮食和所属部队番号一清楚记在粮仓门板上,又将少量的银元放在仓内或交给仓官妻子。部队后勤人员在仓板上写下了“望各部队节约用粮,此为杨土司庄稼粮”之句,当时掌管苏维埃共和国财政大印的林伯渠,除了留下苏区货币外,又写了一张借据,并将印盖上,交给仓官妻子。可能因为他处理其他事,将大印无及时收藏忘记了,就将大印丢失。据说是仓官妻子将大印藏了起来。

微信截图_20190829144344.png

      1989年夏天,迭部县电尕镇麻日村村民安告在翻修房屋时,从房顶上发现了一枚圆形印,听到消息后,县文化馆马真福同志专程前往了解。据安告奶奶讲,此印最初是安告爷爷去世时,从他怀里发现的。至于这枚大印又怎么来到电尕镇安告家中就成了个迷。文革期间,安告奶奶将印藏在屋梁上,时间一长就忘了,直到孙子翻修房子时才发现。印呈圆形,由印面、印台和印柄组成。印面直径10.5厘米,印台高1.8厘米,柄方形(1.5厘米×1.5米),长9.7厘米。印面用铅锌腐蚀板精制而成。印面有0.2厘米宽的边沿,边沿内是一圈用两颗红五星隔开的隶书文字:上部文字较小,为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”字样;下部文字较大,为“财政人民委员会”字样。文字圈内又有一细线圈,圈麦穗与谷穗相接环抱地球,麦穗头与谷穗头中间以稍小的五角星相隔,地球图案的经纬线和南北极圈之上是由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党徽。

     “红军印”发现后,马真福同志在《甘肃日报》撰文介绍了此印。甘肃省藏族专业女作家益希卓玛读文后认为此印是林伯渠的,原因是她曾与林老的女儿林利共过事,也去过林老家,当林老听说益希卓玛是甘南州的藏族人时,曾提起当年在迭部县崔古仓分粮时不慎丢失了一方印,当时未公布消息,益希卓玛觉得此印可能就是当年林老丢失的印。她又查阅了林伯渠长征日记有这样的记载“9月15日(1935年),早6时行,行不二、三里,到阿藏寺(旺藏寺),纵队在此宿营,检查担子,失掉资料一背,即次掉队仍没归来之一箱,计金子127两,文件两包。同时押担子之郭东生同志押运至番民庄附近被枪击牺牲了,真可惜。”、“9月16日晴。早五时行,行约80里到黑纳(拉)宿营,是日又失一个背子。”、“9月17日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,接着翻过岷山,于十日到达哈达铺附近的鹿园里,在这里中央决定取消先遣工作团,将财委改为供给处。”根据以上记载推断,中央在哈达铺将财委改为供给处,即可能与此事有关。

       至于当时仓官妻子为何要藏印呢?据益希卓玛采访回忆说:因为当时语言不通无法交流,红军借走了那么多粮食,一旦土司追究下来,她只有以此印为凭证交代,想来也在情理之中。如今这枚大印为国家一级文物,被珍藏在迭部县文化馆。